中国的香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远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在自然中发现草木本身的自然香气,涂香、佩香、食香、香柴筑屋、香药铺地,香泥涂壁。
黄帝也认为香可以养生“五气各有所主,唯香气凑脾”。
《尚书》中,出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
也有“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那时的祖先就已经有了香文化的意识。
周朝时,疆域扩大至南方,发现了香料的存在,使用香料便形成了贵族之风。
春秋战国时期,文人更是对香有了更深层次的提升,用以寄托美好的品质。
如屈原《离骚》中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等对香的描述。
孔子也感叹
“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的幽深高傲,便停车抚琴,作《漪兰》之曲。
虽然那时的香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的天然原料,但文人借香明志的爱好已经显现,并影响后世。
到了汉朝,部分香料由诸国上贡,以汉武帝为首的贵族阶层极力推广香文化,以汤沐香、仪式用香等使得香道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末至魏晋,佛教盛行,焚香出现,以香供奉成为了一种宗教仪式,用于与神灵沟通。
芸芸众生在香气的熏染下,得到平静,得到期愿,也不失为一种安慰。佛教的用香持续地在历史长河中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来使得香道文化深入人心。
隋唐时代,国家达到空前繁盛的时期,丝路海路开通、经济繁荣,制香贩香发展繁荣、香文化交流益广,丰富了各种行香方式,熏衣,沐浴,礼佛,出行等等方面。
社会各阶层已经离不开香的存在,文人附庸风雅,民间衣食住行也处处用香,上层贵族则以香凸显地位身份。
沿袭至宋,便在文人雅士间形成了品香、斗茶、插花、挂画的'四般闲事’文化。
他们将品香,制香,焚香不断优化改进,使得香道文化日益深厚。
至明代,香道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
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
清朝康雍乾盛世时期,香道文化深入日常,文房之中,香炉、香瓶、香盒组成书斋案供,并陈设香案、香几。
在历代文人雅士的提升之中,香道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立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林。
香道文化因其修身养性的特质,受到了历朝历代王公贵族的追捧,文人雅士挥墨歌之咏之,从众多传世的诗文中也很容易品味到我国香道文化的深厚积淀。
到如今,香道文化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祭祖礼佛,还是喝茶焚香,亦或静心品馨,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
中国的香道文化让人心静平和、培养高尚情操。
塑造了中国人文雅沉稳的品质,形成了以香认知鉴赏心灵的精神内核。
由此,中国在香道文化中得到了恬淡雅致与芬芳和谐的禅意生活生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合香艺术的复兴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