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是善举,功德无量。而社会上有些人,一看到别人放生,就用一种吹毛求疵,自命清高的心态来批评质疑放生行为。我们可以提出建议,或指出疏漏,令放生活动能够更加科学如法地进行,但绝对不要以否定批评的心态去阻碍放生。放生时要注意科学、如法,尽可能考虑周全,把放生这件事做得更加圆满。
对于放生,请谨慎言行,莫阻断生灵渺茫的生机。有些人以不当言论阻挠批评别人放生,如果因为你的一番言语而退失了他人放生的念头,导致成千上万的物命断送生机。一旦有一天你遭逢危难,命在垂危之时,也必有人千方百计阻挠人家救你。因果是历历分明,丝毫不爽的。
以下列举一些批评阻碍他人放生的不当言论,作一辨析,愿诸佛子坚定信心,如法放生,功德无量。
不当言论1:放生为求功德,放生为私心
有初学佛子为求功德或为求现实的种种利益而放生,兴冲冲地说我今天放生了,却换来某些人的一句:你为了放生而放生意义不大,非出于慈悲心的放生功德很小。若是信心不坚者,足以让一腔放生热血就此熄灭,再不肯放生或减少了放生的次数和数量,那些批评者可否想过那些因为你导致本该获救的生灵惨遭杀戮?
即使放生求功德,为私心,也无可厚非。憨山大师放生偈中所言: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毕竟救了动物一命,免去了他们油锅刀山之苦,仅此一点就应赞叹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退失别人的放生之心。末法时期,杀业深重,能行放生之法,已是难能可贵。请对待放生者,多一些鼓励赞叹,少一些批评指责。
不当言论2:只知放生,缺乏对困难人群的关注
印光大师在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中所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救助困难人群和放生都是善事,并不对立。可以提倡佛弟子多些对人的关注和行善,但个人发心不同,不能强求,万不可靠打击责难佛弟子放生的手段来唤起对困难人群的关注。
即便有人只做放生这一件善事,也不应当受到批评。更何况绝大多数的佛弟子,不仅仅放生,对有困难的人也是竭力相助,真正践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
肆意抨击批评佛弟子放生行为,是一叶障目,莫要用自己狭隘的思维,去度量佛弟子无尽的放生悲心。
不当言论3:买物放生是攀缘放生如何算随缘?
假设走在回家的路上,恰好见有卖鱼的,买下放生算作随缘?那明知菜市场有无数苦难的生灵,前去购买放生,这样就不算随缘了?这种行为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刻意攀缘?
像一人行于山林被一伙匪徒打劫,不日将会被处死,若是有侠客恰好路过,将人解救,我们赞叹他的侠义仁慈,若是侠客从他人处听闻此事,刻意翻山越岭不畏艰险前来搭救,有人会认为侠客是在攀缘?相反这更能体验侠客的侠义仁慈!
有些事情或许可以随缘,但对于生死,又怎能用随缘来阻碍攻击佛弟子的买物放生?你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是随缘的放生方式,但切勿以“买物放生就是攀缘”加以批评阻碍,切勿断送亿万生灵的生路。
不当言论4:动物注定要死,放生有什么意义
这个推论如果成立的话,你生病时也就不用服药了,反正迟早你也是要死的。世间众生,当然最终必会经历死亡,而且还会再有转生。被放生的小动物,最终当然也会面对死亡。但我们修慈悲心的人,本着尽力施予无畏的精神,若能令众生少一点痛苦、多一点福乐,这是很有意义的。
最终来说,我们要发愿成佛,才可以最究竟地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但在没有这种究竟利益众生的能力前,并不是就什么也不做。能救助一个众生一次,也一样是一种善行,对被放的一方及放生的一方都有益处。施予众生寿命,也就是自己在积聚长寿无病之因。
放生时我们为它们诵经持咒,令它们得闻佛号,回向祈愿它们能于未来转生善道得遇佛法,这些是对它们的法布施。此外,有些人也会为它们授三皈依。一般畜牲听不懂我们所念的内容,所以也无从生起真正的皈依心。如果严格地说,并不能说它们真的得到了正授皈依,但念诵皈依之过程在它们心识中种下善种子,所以仍然是很有意义的事。藏传佛教人士则会把甘露丸放水中让它们喝用或洒在它们身上,这也会为它们带来很大的未来生利益。
当然,放生也必须运用一些智慧,只有慈悲心而没有智慧,是不能对众生带来大利益的。有些人竟把淡水鱼放在海中,或把海鱼放淡水河中,家养的动物放进大自然,又或把外国鸟类放本地林中,这并不会令它们寿命延长,反而令它们更快死亡。有些生物本来就不是被售作食用的,例如观赏鱼及观赏鸟等,把它们放走并不是真正的“无畏布施”。还有些人预先向屠夫及猎户订货,他们便刻意多捉一些生物以供放生,这也就失去了放生的意义了。
上一篇:如何放生?放生要念什么?放生有什么好处? 2023-11-08
下一篇: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那什么是无常? 2023-11-08